|
罹患早發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姚綠艷,6歲發病,13歲全身癱瘓至今,但苦讀不懈,完成碩士學位,獲得「小劉俠」稱號。 記者詹建富/攝影 |
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30至50歲以上女性,此時正是婦女黃金年華,若未能及時治療,很可能因關節變形,引起殘障。
罹患早發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姚綠艷,6歲發病,13歲全身癱瘓至今,但苦讀不懈,完成碩士學位,獲得「小劉俠」稱號。
姚綠艷日前出席病友活動,瘦小的身子蜷縮在輪椅上,現身說法。她6歲時,反覆發燒,輾轉就醫卻找不出病因,9歲才確定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但當年無藥可用,使她手腳關節逐漸鈣化、變形,13歲就無法行動,出入皆仰賴輪椅,生活也需看護協助。
她說,得病後,發燒、關節疼痛成為最大夢魘。現在醫藥進步,她希望不再有病友和她一樣,因病成殘只能坐輪椅。
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秘書長張玲瑗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被醫師稱為「不會死的癌症」,病友必須終身忍受關節腫脹的疼痛。她形容,當病情發作時,「就如同拿鐵鎚捶打手跟腳,痛徹心扉」,她本身便因服用止痛藥而有3次胃潰瘍,左手和左腳也有過粉碎性骨折的經驗。
護理人員曉華(化名),幾年前腳踝不明疼痛,她以為是爬山拐到腳,求助骨科及民俗推拿療法,找不到病因,直到病情惡化,全身關節疼痛,才確認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面對疾病,她一度覺得人生毫無希望,幸好有先生與她患難相扶持,讓她走出病痛的絕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