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udn醫藥新聞
udn健康醫藥:提供醫藥新聞,包括醫療政策、醫藥新知、健康概念、特定疾病,以及兩性性事等。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Upgrade your vanity.

Save up to 70% on bathroom vanities with factory-direct prices at Modern Bathroom!
From our sponsors
3大過敏 去年570萬人次就醫
Apr 16th 2014, 07:03

每年3到5月,為國內過敏性鼻炎、花粉熱、過敏性結膜炎就醫高峰。
報系資料照
春天春意盎然、春暖花開,卻也是過敏季節!健保署統計,去年全年門診申報過敏性鼻炎及花粉熱就醫案件達418萬1974件,過敏性結膜炎有144萬8226件,總給付金額超過22億元,相當驚人,每年3到5月,為國內過敏性鼻炎、花粉熱、過敏性結膜炎就醫高峰。

過敏免疫專家指出,公園常見的豬草及樟樹等行道樹,容易引發花粉熱,過敏體質的小朋友這陣子外出最好戴上口罩。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視察曾玟富指出,每年3、4、5月屬是各種過疾病就醫高峰期,去年3月就有37萬4899人次因花粉熱、過敏性鼻炎就診,平均每天近1萬2000人次就醫,且10至12月又會出現另一波就醫高峰。過敏性結膜炎去年就醫最高峰出現在5月,單月有14萬2505人次就醫。

曾玟富分析,3到5月過敏就醫人次增加,應與植物花期變化及氣候陰晴不定有關。至於年底的就醫高峰,原因主要是氣溫下降。

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黃光永指出,花粉熱(俗稱乾草熱)為一種過敏性疾病,常見過敏現象如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過敏性鼻炎或眼結膜炎,嚴重則會有咳嗽、皮膚癢、發燒、臉潮紅或焦躁不安等症狀。

黃光永表示,最近皮膚過敏患者明顯增加,與植物開花授粉有關。就有患者自訴到森林、戶外活動回家後全身搔癢,以為遭昆蟲叮咬,檢查才知道是花粉熱。

研究發現,花粉熱的主要過敏原包含蕁麻科植物、油菜花、榛樹、紫杉或榆樹等植物花粉。台大小兒科教授江伯倫觀察發現,國內花粉熱過敏原以豬草、樟樹最多,建議過敏幼兒外出時,最好戴上口罩,避免誘發過敏症狀。

另外,有花粉熱過敏經驗的民眾,要留意植物花期變化,在花粉量升高、氣溫變化時,盡量待在室內關上門窗。從戶外返家後,可用生理食鹽水清除鼻內或口腔內雜質,減少過敏原引發過敏反應。


 / 每年3到5月,為國內過敏性鼻炎、花粉熱、過敏性結膜炎就醫高峰。 / 報系資料照

馬國象皮病患 長庚讓他重生
Apr 16th 2014, 07:03

一名馬來西亞的淋巴水腫患者陳先生,國中時罹患象皮病,40年來腿部腫脹、行動不便,褲子、鞋子還需特別訂做。所幸在長庚淋巴水腫治療團隊協助下,接受雙下肢淋巴結皮瓣移植術,術後兩周體重減輕7.3公斤,腿圍減少六公分。

象皮病患者就是淋巴液回收系統出問題,淋巴液無法順利排至靜脈,患者陳先生左右大腿淋巴水腫,術前兩邊大腿腿圍均為51公分,小腿腿圍超過44公分。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鄭明輝指出,由於患者兩側大腿皆淋巴水腫,決定施以雙下肢淋巴結皮瓣移植術,切除下巴一塊十乘三公分大小的皮膚,皮膚下包括動脈、靜脈血管及三至六顆淋巴結,再將皮瓣移植到病患腳踝。如果皮瓣能夠存活,就能產生作用,將淋巴液回抽至靜脈,順利帶回鼠蹊部位。

陳先生上午出席林口長庚記者會,再三感謝長庚醫療團隊,讓他整個人輕鬆許多,不再「舉步維艱」。發明淋巴結皮瓣移植術的鄭明輝指出,目前已協助60例淋巴水腫患者減輕肢體水腫,走路活動更為輕鬆,並減少反覆感染,大幅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肝癌放療合併標靶 腫瘤變小
Apr 16th 2014, 07:03

無法手術、治療失敗的的肝癌患者,治療有重大突破。北醫附設醫院利用放療合併肝癌口服標靶藥物治療,追蹤兩年發現,腫瘤消失或縮小超過一半以上者達55%,研究成果登上4月國際放射腫瘤學期刊。

一名參與這項臨床試驗的67歲病人,罹患晚期肝癌且無法手術治療,但患者肝功能良好,接受放射治療一個月,加上每天服用標靶藥,原本11公分大如水梨的肝腫瘤,四個月後縮小至五公分,一年後縮小至兩公分,腫瘤大幅縮小八成,不但延續生命,且提高生活品質。

北醫癌症中心的這項跨院臨床研究,聯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奇美醫院,共同收治40名肝癌患者,平均年齡為62歲,且都是無法手術、較嚴重的患者。臨床試驗先讓患者透過影像導航進行放射治療及口服標靶藥,每三個月進行電腦斷層掃瞄追蹤。

北醫附設醫院副院長暨癌症中心主任邱仲峯表示,試驗結果證實,合併療法對腫瘤縮小、消失效果很好,有三成九的病人兩年內病情無復發,三成二存活期超過兩年,顯示放療加標靶藥合併療法,可望成為無法手術的肝癌病人的新治療趨勢。

由於肝癌發現時,多數已是中晚期,治療效果有限。之所以採取口服標靶合併放療,主要是2009年在實驗室意外發現,口服標靶藥物可以幫助放射線治療,更有效急殺癌細胞。

邱仲峯說,有高達九成八的患者均能完成試驗,且副作用小,不過,仍需追蹤肝功能是否有損傷。

老人走太慢 老化失能前兆
Apr 16th 2014, 07:03

走太慢,可能是長輩未來失能的前兆。一名80多歲老先生,平時身體硬朗,但近期越來越沒力氣,擔心跌倒不愛出門。家人擔心他有其他疾病送醫,物理治療師發現,患者肌肉力量沒變差,但整體步行速度緩慢,疑有衰弱現象。

書田診所物理治療中心組長蔡佩玲表示,若長輩無法在17秒內順利完成連續5次起立坐下動作,或走路速度小於每秒0.8公尺,就應儘早就醫檢查是否有老年衰弱的問題。

蔡佩玲說,一般長者開始退化衰弱,自己很容易感覺到,若走路速度變慢,或只能走小碎步、踏不出去、身體僵硬,代表肌肉力量不足。一旦長輩因此不願意外出、不活動,活動力減弱,不但心肺功能會受影響,關節退化也會更明顯,久而久之就會開始失能。

她表示,30至40歲的壯年人,每秒可走1.4至1.8公尺;80歲長者正常情況下,每秒應走1公尺,若年長者每秒低於0.8公尺就太慢了,應該盡快就醫。

書田診所也提供一套「循環式肌肉適能訓練」,一套4個動作包括起立坐下、抬左右腳、墊腳尖走路、抬手握力訓練等。蔡佩玲說,這套動作平時看電視就能做,可訓練平衡、伸展和肌力,建議每周至少做兩次,可訓練長輩的平衡,延緩老化與失能。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美女雲集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